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幾乎每個人有1/4的時間在數字世界里進行著全新生活。而從1946年發明電子計算機以來,人類已經在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但信息化和數字化并不相等。信息化重點在于數據的傳輸、記錄和存儲,而數字化則是以數據資產為標志,對數據要素進行挖掘和價值釋放。
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神州信息董事長、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為在《北大金融評論》上撰文指出,在數字文明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四個核心方向,即資產數字化、產業數聯、智能化和無邊界化,數據資產已然成為數字化和信息化的一道分水嶺。銀行作為重要的資產管理機構,如果可以深入實體經濟的數據場景進行數據資產管理服務,將會極大拓展銀行資產管理規模,為銀行打開十倍、百倍的增長空間。
數據資產引發價值重構
人類文明的跨越發展本質上依賴認知革命,隨著數字孿生世界與數字原生世界的發展,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互動已經引發新一輪認知革命,人類必將步入數字文明的全新紀元。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人均上網時長達到29.5小時/周,也就是幾乎每個人有1/4的時間在數字世界里進行著全新生活。
從1946年發明電子計算機以來,人類已經在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但信息化和數字化并不相等。信息化是基于控制論,重點在于數據的傳輸、記錄和存儲,根本目的是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而數字化則是以數據資產為標志,對數據要素進行挖掘和價值釋放。數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推動數據資產的不斷積累和應用,支撐企業追求業務敏捷化和快速迭代,構建新的增長飛輪,從而建立第二增長曲線,實現新的價值躍升。在數字文明時代,數據資產成為了數字化和信息化的一道分水嶺。
與數字文明相伴的是全新的經濟模式——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中,數據正逐步超越土地和機器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并成為激發創新、鏈接資金、培育人才和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只有抓住積累數據資產這一核心,以數據思維打造新模式才能達成更高的目標。因此,企業必須不斷推動數字化轉型,擴大數據資產規模,并利用數據資產進行業務創新。數據資產與傳統資產不同的特性,也必然引發價值重構和產業鏈重組,一方面創造出更多的商機,極大促進供給側創新;另一方面數據資產的流通會通過直連與變現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對于企業來說,在數字文明時代,數據資產將成為最核心的競爭力,擁有更多的數據資產就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也預示著數字化將從本質上改變實體經濟運行,當更多的實體資產轉變為數據資產,經濟再次實現10倍速增長。
數字化必修的四門課
企業戰略的本質是通過不斷地提升競爭力完成快速增長。在數字文明時代,數字化就成為企業的總體戰略,而數字化有四個核心方向,即資產數字化、產業數聯、智能化和無邊界化。
資產數字化是轉型的核心。資產數字化是企業一切數字化、智能化前提條件。企業資產數字化將會無限放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數據資產流通形成新的價值網絡,讓企業在資產數字化的過程中提高創新能力,形成數字化資產生態。
產業數聯是價值網絡的進一步蝶變。資產數字化帶來了客戶需求、技術研發、商業模式、資產管理等多方面的變化,并由此催生了價值網絡變革。產業數聯則幫助企業整合內外部資源,快速應對前端業務變化、響應市場需求,高效進行產業鏈協同,極大提升企業發展速度。
智能化是對決策的賦能。圖靈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雙料得主赫伯特·西蒙說過:“管理就是決策過程”。數字時代的智能化決策,應是數據支撐下的高效決策乃至于自動化決策。智能化最大的意義在于通過連接數據、分析數據等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撐,大幅提升運營決策精度和決策效率,使人的天然稟賦最大化。在算法和數據的支持下,伴隨著數字文明的成熟,智能化的價值將越發凸顯。
無邊界化是展示企業天賦的平臺。在傳統產業中,企業規模會受物理條件限制形成明確邊界,而價值網絡的發展必然模糊化企業邊界。數字化基礎設施幫助企業實現天然稟賦拓展,成為平臺型企業。
以銀行“數云融合”轉型為例
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壓艙石,銀行的數字化是我國金融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達成的必然要求。同時,銀行數字化也是銀行重塑核心競爭力、適應新時代、打開全新發展空間、實現資產規模和市值規模擴張的必由之路。
數據資產管理是核心
從雛形的誕生到現代的蓬勃發展,銀行作為信用中介的核心價值始終是推動資產貨幣化,進而加速信用跨越時間、空間流轉,激發經濟活力,服務經濟增長。資產通過貨幣化實現流轉和增值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980年中國M2總量僅有0.18萬億元,而2021年末已達238.29萬億元,這是經濟增長的最直觀體現。未來,隨著實體經濟數字化進程深入,企業數據資產規模將逐漸增長,經濟體內部的資產總量隨之增加,數據資產的貨幣化將打開增長的新空間、創造新模式。
銀行作為重要的資產管理機構,如果可以深入實體經濟的數據場景進行數據資產管理服務,將會極大拓展銀行資產管理規模,為銀行打開十倍、百倍的增長空間。數字經濟為銀行業的爆炸式增長創造契機,也對銀行的數字化能力提出了挑戰。
明確轉型具體路徑
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應包括兩方面重點工作:
第一,提升對數字化的認知。數字化不是信息化,必須意識到數字經濟、數字文明是對傳統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的顛覆,必須基于數字化的新思維去做好數字化轉型工作。
第二,數字化轉型路徑可歸納為“定戰略、夯基礎、搭體系、育人才”:
一是制定以數據資產積累為核心的發展戰略。要盡快實現核心能力的數字化并完成數據資產積累,建設數據中臺,突出數據是轉型的核心,實現生產力質變。
二是構建“數云融合”的技術體系和基礎設施。當前,云已成為主流技術架構的基礎,可構建雙模過渡的技術方案,一方面保護過去的投入,另一方面盡快向云基礎設施遷移,結合自身能力構建多云管理平臺,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是構建基于數據資產的業務創新體系,從業務數字化走向數據業務化。場景金融就是數據業務化的重要模式,通過產業場景中某些環節或主體鏈條的數據化,進而與銀行數據能力相融合,形成可被識別、評估、風控的數據資產,可實現金融服務的普惠化。例如神州數碼、神州信息和郵儲銀行共同打造的“神州金服云”平臺,就是基于傳統的供應鏈場景,將鏈上企業的核心數據資產化并與銀行風控模型相匹配,極大降低了中小企業授信成本,助力郵儲銀行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四是提升員工數字能力,打破轉型瓶頸。員工是數字能力充分發揮的執行者。一方面技術部門要提供無代碼、低代碼、智能化的工具,另一方面業務人員要主動提升數字化認知和數據化思維能力,掌握一定的數字化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業務部門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作用和牽引作用。